今年3月,纽约佳士得网络拍卖艺术家Beeple的一幅NFT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约4.5亿元人民币高价成交,刷新了数码艺术拍品的最高成交价,由此在国内外艺术及泛金融领域引起热议。针对此新的艺术形态将有怎样的影响和发展,7月1日,结合“NFT加密数字艺术”现象,一场“溯源确实,价值共识”的加密数字艺术圆桌论坛在上海举办。
集艺术与技术于一身的NFT加密艺术,它是一种数字艺术。不同于普通数字艺术的地方在于,它在交易与流通环节增加了NFT技术。如果站在艺术史的角度看,数字艺术作为眼下与科技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新兴艺术,其实一直处于动态的建构过程中。“收藏家”或投资者花六到八位数的巨资购买那些可以在网上免费看到和分享的电子图像作品,这看起来似乎很荒谬,针对NFT艺术的热闹,《纽约时报》曾撰文认为这是“金融泡沫”与“郁金香狂热”重现。年已八旬的知名艺术评论家何怀硕也曾撰文从西方艺术从现代、后现代到当代的变化作答,并认为,这是美式艺术“鼓励丢弃、蔑视传统,以否定为创造”的延续,“中国艺术界应该回到人本主义,从头思考:艺术到当下到底何为?我们认为的艺术应该是什么?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与人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Beeple《每一天:前5000天》
在上海的“溯源确实,价值共识”加密数字艺术圆桌论坛上,策展人、艺术批评家顾振清认为,“整个现代的艺术正在突破物理限制,从物理现实向线上的虚拟世界进发,在这样的过程中,区块链的技术保证了数字的长存和永生的概念。如果你真的加入到加密数字艺术的生产者的轨道上,那么你的生产,很可能会成为人类在虚拟现实中新的艺术史,脱离了现实艺术史的存在。”上海禾阳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数字经济学家赵华国说:“这两年,突然加密数字艺术,有的也叫NFT发展很热,我们认为现在出现的现象,发生的一切,我们对把它归结为加密商品,还没有达到艺术的层面,更没有达到数字艺术这个层面,我们认为还需要很多的沉淀和技术的支撑。无论是在加密商品也好,数字艺术也好,或者是加密数字艺术也好,以及未来可能另外一种形态的,但一切都要源于艺术的本身或者技术的本身来迎合年轻一代的市场。”
NFT艺术家Beeple作品
谈及未来的预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费俊说:“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以及基于一种共识的价值网络来发展原生的区块链艺术,今天还少之又少。真正能够利用到它的参与性,利用到它的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等等这样既是观念同时又是技术的特质,来进行创作的原生的区块链艺术作品,这个我认为才是从艺术的角度判断区块链技术可能给艺术界所带来的价值。”
Beeple数字作品《海滨》的静止图像
上海市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认为,未来的世界是数字化构成的,人们每天都要与相关的数字相关联,ABCD,A,人工智能,B,区块链技术,C,云计算,D,大数据。就是用这四大块ABCD为我们艺术产业、艺术作品、艺术领域和艺术生活赋能。 新媒体艺术家代表、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林俊廷从架上艺术、新媒体艺术与加密数字艺术在技术上的融合介绍了体会,他说:“我认为数字艺术就是像一个技法,只是说载体不一样,呈现的方式不一样。我自己在过去的学习,一开始我也是做装置,可能做装置一段时间以后,一开始看到杜尚的装置是非常震惊,可是当我做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这是时代的关系,突然觉得好象作品是单向的,所以我开始做互动的作品。当然早期它的机制,不管传感器或者电脑的运算速度跟现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现在慢慢软件越来越好用,电脑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包括现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像我早期在十多年前,那时候还是要开发传感器,现在已经有用不完的传感器了。我自己觉得这个还是技法的本身,就像你画油画,做雕塑,你还是要属于你自己的技法。”
论坛邀请上海市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主任从政策角度进行解读;纽约拿苏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曹俊就加密艺术创作进行讲解,与会嘉宾还就加密数字艺术品的创作与创新方面不同的变化与独特的特征、中国本土的加密数字艺术领域的会如何发展与西方加密艺术方面的交融和创新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此次论坛在上海市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主办,中视文旅加密数字艺术研究院承办。国学频道上海中心主任史贇淇与星际视界联合创始人Nancy共同主持了本次论坛。论坛结束后,中视文旅加密数字艺术研究院启动暨聘任仪式正式举行。
论坛现场